很多在Linux下寫程式或是在Linux下修改一些檔案的朋友
應該對Vi不陌生吧~
當然小弟我最近因為在學Linux的Programming.
所以對這Vi也不陌生,不過也不熟啦!
所以在網路上找了些資料,以便不時之需!
剛開始用覺得用ESC,i,q這幾個指令已經夠了
不過用了一段時間以後,覺得,好像還不是挺方便.
因為有時後要一次重覆寫幾行類似的code進去~_~...
所以就想到了copy的指令跟past
不過有找到較多資料,所以就一起放進來ㄅㄟ!!!
有了強大的emacs還要來學什麼vi呢?其實vi應該是每個初學Unix的人所必備的, 在每台機器上一定都可以用,不像emacs沒有裝搞不好就沒有的用。另外vi的好 處是它很小,不佔記憶體,terminal可以動的地方就可以用。在做遠端管理 等等狀況非常好用。它算是一種標準編輯器,就像windows上一定有筆記本 這個程式一樣
一般說來vi沒有選單可以用(其實有變種vi,像gvim就有選單功能) ,所以一定要在兩個模式間跳來跳去。一開始就是在命令模式內,你要先跳到 編輯模式才可以亂打內容。其實也不一定啦,要看當初的設定為何,只是正 常古老時代應該是這樣。如果你按了老半天跑不出字來,就按個i
以下是常用按鍵:
一。從命令到編輯模式
a:將游標放到目前游標後一個字元,開始文字編輯模式。insert
i:將游標放在目前游標位置,開始文字編輯模式。append
o:將游標放到下一行起始位置,開始文字編輯模式。open new line
比較常用就是i,a,o,I,A,O了,將來多試幾次就好了,就很熟悉了。
二從編輯到命令
ESC:沒事多按逃脫鍵,有益身體健康。
三命令模式中的其他命令
在命令模式中的按鍵就很多了,這些需要好好熟練一下了。
在vi命令模式裡面,有的按鍵按完後他還是在命令模式,有的改個字元或copy/paste後
又回到命令模式,有的就一去不回頭變成文字編輯模式了。
有些按鍵會把你原本想改的內容做特殊的定位,例如要改個word,也會把你帶離命令模式
檔案
:q離開vi
:e xxxx編輯xxxx
:w存檔
:w xxxx另存檔案xxxx
:q!不存檔強迫離開
:w!強迫存檔
:wq存檔與離開
游標移動
h,j,k,l往左,往下,往上,往右
0到行首
$到行尾
^到這行的第一個非空白字元
w,W到下個字, 到下個非空白的字
b,B回上個字, 到上個非空白的字
e,E到這個字的字尾, 到下個非空白的字字尾
Ctrl-F ,Ctrl-B往後一頁,往前一頁
G到檔尾
:n到第n行 (所以到檔頭就是:1)
Ctrl-G顯示第幾行
J合併兩行
搜尋與取代
/
/pattern尋找pattern
?pattern 往上尋找pattern
n再往下尋找
N再往上尋找
:s/patrn/str/cgi搜尋patrn取代str
其中:跟s間必需指定範圍(range)沒設範圍就是游標這行
1,10 表示 1-10行
% 表示整篇
最後cgi
c 表示confirm尋問
g 表示global全部
i 表示ignore不分大小寫
常用字元字串處理
cc改變整行
dd砍掉整行
yy拷貝整行(yank whole line)
p,P貼上(paste) 你最近砍掉或拷貝的
cw改變一個字
d$砍到行尾
ye拷貝到這個字尾
r,R取代一個字元, 取代整行
u,Uundo 最後修改,UNCHANGE整行
x,X砍一個字元, 往回砍個字元(等於按backspace)
重複的處理
. 重複剛剛的命令或輸入
這些試試看
ce, 3x, 5dd, 10w, d0, y$, 5G
indentation
>>往右一個ind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