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he Story of Blogger



Blogger was started by a tiny company in San Francisco called Pyra Labs in August of 1999. This was in the midst of the dot-com boom. But we weren't exactly a VC-funded, party-throwing, foosball-in-the-lobby-playing, free-beer-drinking outfit. (Unless it was other people's free beer.)



 



We were three friends, funded by doing annoying contract web projects for big companies, trying to make our own grand entrance onto the Internet landscape. What we were originally trying to do doesn't matter so much now. But while doing it, we created Blogger, more or less on a whim, and thought — Hmmm...that's kinda interesting.



Blogger took off, in a small way, and eventually a bigger way, over a couple years. We raised a little money (but stayed small). And then the bust happened, and we ran out of money, and our fun little journey got less fun. We narrowly survived, not all in one piece, but kept the service going the whole time (most days) and started building it back up.



Things were going well again in 2002. We had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users, though still just a few people. And then something no one expected happened: Google wanted to buy us. Yes, that Google.



We liked Google a lot. And they liked blogs. So we were amenable to the idea. And it worked out nicely.



Now we're a small (but slightly bigger than before) team in Google focusing on helping people have their own voice on the web and organizing the world's information from the personal perspective. Which has pretty much always been our whole deal.



1-1-1 初步定義





新創的字總是逃不了定義這關。既然網路是blog發展的媒介,那麼先看看網路上對blog解釋,讓第一次接觸blog的讀者,心中先有一個譜。





blog 是由 weblog 縮寫而來產生的。Log 是指一般是指電腦在運作時,所產生的紀錄檔。而web-log,單純依照字面上來解釋,稱為「網路紀錄檔」,是不難理解的。本書裡將提到的blog, weblog, 和部落格(中文譯名,稍後解釋來由),都將是互通的。





Russ Lipton給的定義很簡單有力︰「一個weblog只不過是一個按照時間順序整理的網站。weblog所代表的並不是人類溝通交流方式上新發明的概念,最早的日記早在股希臘或其他文明就有了。」(註1)





身為Blogger.com創辦人之一的Meg Hourihan,在O'Reilly.com 的專欄上寫了一偏頗受好評的「What W're Doing When We Blog」。她說,在各式各樣的blog之間,不管你用的是哪種工具,blog的基本格式,使得blog經驗和單純的建構網頁不同。不管blogger是青少年還是專業人士,即使內容相差十萬八千里,大多數的blog都會時常更新,每篇內容或多或少帶有blog的基本元素,這在稍後會有解說。(註2)





根據wikipedia:「Blog通常是指一種可以由特殊網誌程式維護的個人網誌,網上日誌或手札(LiveJournal提供的服務是一種很好且常見的例子)。這些blog/網誌,儘量的讓沒有太多經驗的使用者能夠很容易的建立自己的blog,修改版面,和發布消息。利用blog,人們能夠抒發自己在日常生活裡的經驗,發發牢騷,寫寫詩,散文,甚至是邪門歪道的想法,通常也歡迎其他人參予分享。這樣的特性,似乎符合了Tim Berners-Lee (全球資訊網發明者) 最初將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視為大眾協作媒體的想法部分延伸。」





這聽起來,blog不就像是你個人媒體中心一樣嗎? 當然,單單文字定義不能夠完全表達blog所涵蓋的範疇。那麼先了解一下blog是如何在網路上崛起和發展,這將會解釋blog之所以受歡迎的原因。





1-1-2 weblog的歷史





在科技發達以前,人類很早就懂得針對不同的用途和需求,使用紙筆和相關性質物品作為紀錄的工具。印刷術,電報,廣播,電視,電話,漸漸的成為大眾日常作為息傳達的媒介。當1990 Tim Berners-Lee在歐洲物理分子實驗室裡,建構第一個WWW (World Wide Web)主機,而超文本(hypertext)的概念,改變人們了以往紀錄和資訊交流模式的認知。1993年,第一代圖像式的網路瀏覽器mosaic誕生後,純文字的網頁,不再是瀏覽者唯一的選擇。Berners Lee在建構投入網路開發的同時,也利用建構了網頁,為網路發展做下紀錄。這些網頁的特色在於,它們時常更新,紀錄當時的日期,除了將重要的事情作扼要的敘述。





[圖 1.1.1 Berners-Lee 早先用記錄網路開發的過程 http://www.w3.org/History/19921103-hypertext/WWW/News/9201.html ]





weblog 名詞的由來,是源自Jorn Barger的Robotwisdom.com 網站。 1997年開始,Jorn Barger 會在自己網站的首頁,貼上大約20至30個他認為有趣的連結,並且在每個連結旁邊附上的簡單的介紹,讓點下連結的人,在還沒轉換陣地前,大概知道一下該站可能的內容。Barger每天更新,一次通常會有5~10個新連結。接著,Barger在首頁上一連串的連結底下,開始針對自己貼出連結所帶來的內容,以類似日記的方式,抒發個人想法。1997年12月,Barger將這樣形式的紀錄,稱之為weblog。許多拜訪過他網站的人,漸漸地接受這樣的形式的網頁,除了開始建立自己的weblog之外,也繼續的使用沿著weblog這個名詞。





1-1-3 早期的blog





在電腦尚未普及,網路蓬勃發展之前,會利用電腦和網路來作為書寫工具的人,大部份從事於電腦相關的工作領域。像是 UserLand Software 的創辦人 Dave Winer (http://davenet.userland.com/ ),早在1994年起就在網路上撰寫有關科技產業的文章。 而1997年4月,他另外成立Scripting News 網站 (http://scripting.com),開始開始發表與軟體產業有關的短文。但是與先前1994到1997年的文章不同的是,這次他短文發表的次數比較頻繁,文中的語氣比較貼近口語,並且在內容裡附上相關weblog連結。





[圖: 1.1.2 http://www.scripting.com/ ]





1998年開始,weblog的數目慢慢地開始成長,Peter Merholz (http://peterme.com) 半開玩笑的把weblog發音成「wee-blog」,這樣一來,weblog聽起來成了「we-blog」( 我們blog)。於是,blog 這個簡單好記又好念的縮詞,就這樣沿用下來。通常,寫blog的人,自稱是為blogger。而blog除了是名詞,也可作為動詞,用來表示進行blog的舉動,所以動詞變形,也能用像是blogs, blogging或是blogged這幾個字。





以網路作為媒介,blog本身記錄blog發展的過程,2000年9月7日,Rebecca Blood在她的blog上發表了一則「weblog的歷史與展望」( "weblogs: a history and perspective", http://www.rebeccablood.net/essays/weblog_history.html),至今仍被公認為最完整地紀錄blog發展過程的文章之一。





根據該文,在1998年身為Infososift編輯的Jesse James Garrent 在自己的 blog 上,開始收集了一連串的 blog 連結。而後,Garrent將這一長串的連結名單交給了Camworld.com 的 Cameron Barret。 Cameron Barret接棒後,除了書寫自己blog的同時,也繼續把新發現的blog連結,加入原有的名單,而其他的blogger也陸續跟進,把自己常閱讀的 blog 連結放在自己的blog上。1999年,Brigette Eaton 建立了Eaton Web Portal,作為一個收集blog連結的入口及分類目錄,Brigette認定blog的簡單標準,就是「that the site consist of dated entries」。這些早期的blogger,彼此在blog你來我往的討論blog的定義,雖然意見紛紜,但是似乎都無異議的認為,blog上一定得標明每篇內容的發表日期或時間。





[圖 1.1.3 camworld.com]





早期blog裡的內容,blogger書寫的範圍不外乎是本身生活和工作,之外也常對網路上的新興現象,有趣小道消息,網站甚至時事,發表自己的看法。





1-1-4 工具的出現





1998年起,隨著不斷湧現的網路商機,個人電腦和使用網路的行為日漸普及,各式各樣的網路服務如雨後春筍班冒出來。一開始Yahoo的 GeoCities的免費網頁服務,憑著簡易的步驟和易懂的界面,帶起了一股風潮,不管大人小孩都可以動手建立自己的homepage。在這個同時,網路上並沒有簡易使用的blog工具。blogger每天在寫blog時,不外乎是將網頁手動修改而後上傳,或著運用自己寫的程式,企圖簡化修改和上傳的流程。





然而blog真正迅速的在網路上蔓延,是到自1999年7月,Pitas.com提供寫免費網路日記的服務開始。利用Pitas提供的空間,使用者不再需要重複上傳的動作。透過瀏覽器,只需要在編輯模式裡修改過內容,按下儲存鍵以後,Pitas的程序會自動替使用者產生網頁。如此簡單的步驟,吸引了大量的申請人數。短短不到一個月,Pyra lab 推出了名為Blogger的blog線上編輯器。Blogger將建立blog的過程簡化到極簡,甚至一個完全不熟悉電腦html語法,或著是FTP上傳的人,只要跟著步驟,不到幾分鐘就能擁有自己的blog。





[圖 1.1.4 blogger.com]





緊跟在後,稍早提到的Dave Winer所成立的Userland軟體公司,也推出付費的blog服務。消費者可以試用,滿意以後可以付費使用,將程式安裝於自己的電腦上, 從一開始的Manila、到今日的Radio Userland,提供置放blog的空間,一年的約要美金四十元左右,另外還有專門為企業內部blog的版本。當然還有其他不少提供免費和付費blog服務的網站,上述只是當中比較成功的例子之一二。





[圖 1.1.5 userland.com]





由於和建構網頁的所著重的需求不同,最初blog工具的基本目的,就是夠幫助 blogger 免去除了書寫以外不必要的瑣事。除了讓使用者內容專注於內容表達,也希望能夠及時更新和達到最快的效率。而如此方便的免費服務,獲得了網友廣大的迴響,不但從1999年夏天開始,blog的數目與日倍增,國外的主流媒體,像是《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衛報》 、《WIRED雜誌》等,也紛紛對blog現象做報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雖然是老掉牙的話,卻也是不爭的事實。除了上述網站所提供的免費blog服務,也有不少的城市設計師也開始撰寫Blog程式,將程式檔放在網路上與人分享。一開始最受歡迎的是Noah Grey 的 GreyMatter,不過在他宣佈不再改版後,後起的Movable Type以簡潔舒服的界面和完整的功能,成為最受歡迎的blog工具之一。在本書裡,我們將會陸續介紹不同平台,和用途的需求的blog工具。





註:


1) Russ Lipton, 「what is a weblog? 」(http://radio.weblogs.com/0107019/stories/2002/02/12/whatIsAWeblog.html)


2) Meg Hourihan, (June 13, 2002)「What We're Doing when We blogging」(http://www.oreillynet.com/pub/a/javascript/2002/06/13/megnut.html)


3) Wikipedia, 「Web log」(http://www.wikipedia.org/wiki/Web_log)


第一章 部落格的由來與發展


1.1 blog 是什麼


1.2 blog 現況


1.3 揭開部落格的面紗


第二章 部落格規劃書(Think Before You Act)


2.1 認識部落格


2.2 決定內容走向


2.3 掌握網站風格


2.4 建立觀眾群


2.5 回顧


第三章 選擇部落格的工具


3.1 需求評估


3.2 事前準備


3.3 功能解說


3.4 工具介紹


3.5 申請網域名稱


第四章 串聯其他的部落格


4.1 部落格的串連


4.2 部落格的交叉運用


4.3 關於部落格的目錄網站


第五章 部落格的運用


5.1 個人方面的運用


5.2 教育


5.3 工作和企業上的運用


5.4 未來的發展


第六章 部落客誌


6.1 需要變成動力-ilya的部落格使用經驗談


6.2 Joi Ito


6.3 Brigtte Eaton


6.4 Dave Winer


6.5 Movable Type


6.6 Rael Dornfes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boom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